罐 專訪|台北故宮【院藏善本古籍選粹】 策展團隊現身說法
簡湘庭/整理報導
圖書文獻處宋兆霖處長、劉國威科長、曾紀剛、李泰翰、許媛婷/聯合受訪
台北故宮於今年8月10日推出【院藏善本古籍選粹】展覽,展至明年2月16日止。
據統計,院藏善本古籍數逾21萬冊,內容包括宋代以降歷朝刊本、活字本、名家批校本、稿本、舊鈔本,以及少數高麗及日本刊本、鈔本。以量而言,此批藏書雖不謂豐,然孤本佳槧往往而在,既可資考鏡中國傳統學術源流與圖書印刷裝幀的發展,亦可供校勘後代各種傳本,在古文獻資源保存與版本目錄學術研究方面,具重要意義。
本期《CANS藝術新聞》邀請策展團隊、來自圖書文獻處的劉國威科長、曾紀剛、李泰翰、許媛婷等研究員,一同為讀者介紹院藏古籍之庋藏概況以及亮點展件說明。
首部《四庫全書》於乾隆四十六年(1782)鈔繕完成後,便入藏於文淵閣。全書共裝成6,144函、36,381冊,寫繪工緻,校勘嚴謹,裝潢典雅,今為台北故宮最富特色之善本典藏。
CANS藝術新聞:以往圖書文獻常設展僅一間陳列室,自去年7月首次將「古籍」與「密檔」擴大成兩個展間分別陳列,今年亦分為二展同步舉行。請問今年的【院藏善本古籍選粹】與過往展覽有何不同之處?本次策劃展覽有什麼想要表達的核心意圖?
圖書文獻處:
本院在去年7月1日推出【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】及【院藏善本古籍選粹】常設展,是將過往【古籍與密檔-院藏圖書文獻珍品】擴大成兩個展間分別陳列。所展主題及選件則是在原有脈絡之中,使觀眾獲得不一樣的觀看角度。古文物如何展現新魅力,吸引年輕觀眾駐足欣賞,甚至使之有所感於眼前的所見所識,不啻是個難題,同時也是規劃展覽所面臨的挑戰與努力目標。
就【院藏善本古籍選粹】展而言,我們將展覽分成「清宮藏書」及「訪舊蒐遺」兩大主題呈現,「清宮藏書」包含了武英聚珍、文淵瑰寶、天祿琳琅、宛委別藏、龍藏經等單元,「訪舊蒐遺」則有平圖薈萃、觀海堂藏書、珍藏購贈等單元。
一來可藉此呈現故宮善本的典藏來源,不僅兼具皇室與民間圖書,亦可見公家與私人藏書,涵蓋內容頗為多元;二來則彰顯在時代更迭、時移勢變的情況下,原屬一姓一族的皇家藏書對外開放,轉向以「全民共享」的典藏定位轉變。
文淵閣
世說新語 七步成詩
CANS藝術新聞:本展自今年8月開幕,預計展至明年2月,分前後二期展出。請問前後期的展品數量、亮點選件分別為何,各有什麼特徵與歷史價值?
圖書文獻處:
第一檔將展至11月10日,約有105冊,第二檔則是從11月16日展至明年2月16日,選件數量將與前期差不多。
本次展覽較著重於透過問題意識來呈現展件內容,藉由拋出問題以刺激觀眾思考,達到觀眾可與書籍產生静態互動的效果。以「武英聚珍」單元為例,此次展出《御製詩文十全集》是清乾隆皇帝在統治帝國的晚期,選擇十次最具代表性的戰功,定為「十全武功」,並且命彭元瑞等文臣,將相關的御製詩文彙編成書,依序為:初定金川、初定準噶爾、再定準噶爾、平定回部、再定兩金川,以及平定臺灣、平定緬甸、平定安南、初定廓爾喀、再定廓爾喀。這部詩集不僅反映乾隆好勝求全的帝王性格,也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參考素材。
「天祿琳琅」單元展現一部由明人楊慎(1488-1559)撰寫的《丹鉛總錄》,這位楊慎是誰呢?他就是寫下羅貫中(1320-1400)《三國演義》開卷前一首小詞〈臨江仙〉名句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」的作者。
那麼《丹鉛總錄》又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?從書名上來看,或許有人會問:這是講述古人如何煉丹製藥的書嗎?其實,本書為楊慎所作「丹鉛諸錄」系列之集大成;書名取以「丹鉛」,原指古人點校所使用之丹砂和鉛粉,此處引申為「點勘、校對」之意。
再者,你知道連金庸武俠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人物李莫愁都借來引用的名言「問世間,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」的出處嗎?本展「宛委別藏」單元展出的《遺山先生新樂府》,為金、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(1190-1257)所作,而元好問的作品〈摸魚兒‧雁丘詞〉便寫下:「問世間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許?」這句名言迄今膾炙人口,傳誦不絕。
《遺山先生新樂府》
在本展「清宮藏書」主題中,最具特色且最受矚目的展件,則非「龍藏經」莫屬。《藏文龍藏經》為康熙皇帝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之命所修造;內容包括秘密、般若、寶積、華嚴、諸經及戒律六大部,是總集釋迦牟尼一生所說「教法」與所制「律典」的藏文譯本。
根據《秘殿珠林初編》卷二十四記載:「(孝莊)太皇太后欽命修造,鑲嵌珠寶、磁青箋、泥金書、西域字《龍藏經》一部,共一百八本,內有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」。
《龍藏經》內含5萬餘葉經文,原置慈寧宮花園佛堂咸若館殿內。藏文經文以泥金書寫於特製的磁青箋紙,泥金成色飽滿,書體端正;上、下經板內可見756尊諸佛彩繪,造像華麗,周圍飾以各式鑲嵌珠寶,其上覆以黃、紅、綠、藍、白五色絲繡經簾。每函經葉、經板外配以裝幀所用之絲、棉等材質經衣,附五色綑經繩,最外層則為保護經函的黃棉袍袱。全帙裝幀考究精美,極富皇家氣派,為院藏藏傳佛教法典中最受矚目的一部。
《藏文龍藏經》
除此之外,展覽同時運用書中版畫吸引觀眾目光,也是本年度展覽期待創造的亮點。
「平圖薈萃」單元之《鐫出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》是講述楊家將中的楊宗保、穆桂英與楊門女將事蹟的小說;然而,歷史上真有其人嗎?透過版畫插圖,探索歷史與小說之間的關連性,我們得知這是一部描述北宋年間抗遼名將楊業、(子)楊延昭,以及楊宗保、穆桂英(其中只有兩位男女主角是小說創造出來的人物)、(孫)楊文廣等人忠勇事蹟的演義小說。
小說主角為北宋太宗抗遼大將楊業(又名繼業,楊令公,923-986),他率兵出戰契丹,遭另一將領潘仁美(史實的人名為潘美,925-991)陷害,兵敗被俘,絕食而亡。妻佘賽花(佘太君)承其遺志,帶領家中男丁與女眷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。楊業之子楊延昭(楊六郎)有乃父之風,智勇善戰,戍守邊城。
在小說中有趣的情節是,楊延昭之子楊宗保為破天門陣,特意到穆柯寨取降龍木,但為寨主之女穆桂英所擒。後來,穆桂英主動提親,兩人因此結為夫婦,並共破天門陣。由於楊宗保在父親楊延昭過世後鎮守邊關,又在一場出征西夏戰役中身亡,其後才出現以佘太君為首,率穆桂英等十二寡婦征西夏的英勇故事。
鐫出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第1冊
鐫出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第5冊
至於「珍藏購贈」單元,則是展出由晚清著名「海上畫派」畫家任熊(1823-1857)繪圖,蔡照初(1821-1874)鏤版,共33幅圖的《三十三劍客圖》。每頁畫框內有圖像一人,題名多刻於左、右上方。任熊將《劍俠傳》裡所描述的人物具體成像,妙手所繪出的人物造型獨特生動,極富觀賞價值。本書雖名為「劍客圖」,但並非所有人物皆為劍客,其中亦包含異人、術士等。當代武俠大師金庸(1924-2018)也相當喜愛《卅三劍客圖》,不但曾為第一幅「趙處女」寫過名為《越女劍》的小說,並曾撰文論述各圖內容。
卅三劍客圖 義俠二十八
CANS藝術新聞:據悉院藏善本古籍數逾21萬冊,與其他博物館機構及民間私人收藏相比,請問這批收藏佔有怎樣的重要地位與獨特性?
圖書文獻處:
截至今年8月為止,本院古籍類文物典藏總量為215,558冊(件),涵蓋古籍、佛經、輿圖三種類型,也包括少量非書冊形式的文物,例如:活字、書版、拓片、版畫等。
台北故宮藏書和故宮典藏其他類型文物共同的特性,是以承接清代皇家收藏為主幹,也是集清宮舊藏文物之重點、精粹。
例如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是乾隆朝第一部抄寫完成並且入藏紫禁城文淵閣的本子;《四庫全書薈要》更是舉世僅存的一部。嘉慶年間浙江巡撫阮元為了蒐採四庫未收之書而抄寫進呈的「宛委別藏」,故宮亦典藏有160種。這幾部大書在1981至1988年間先後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世界書局影印出版,對於推動海內外學術研究的意義重大,影響深遠。
宛委別藏
乾隆皇帝以古籍善本為對象,以版本賞鑑為核心所建立的昭仁殿「天祿琳琅」皇家特藏,可謂集歷代名刻精槧之大成。嘉慶2年昭仁殿藏書焚毀後,清廷即刻重建,並且續輯藏書,恢復舊觀。嘉慶朝續輯的「天祿琳琅」善本目前散入世界各地公私藏家,本院所藏數量乃舉世之最,多為足本全帙,並保留清宮古籍裝潢修護舊觀。
天祿琳琅藏《昭明文選》
除此之外,紫禁城各殿閣所收藏的古書也有許多珍稀貴重的名品,例如:宋版《論語注疏解經》、《論語注疏解經》、《儀禮要義》、《爾雅》、《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》,元建陽書坊刊《大元聖政國朝典章》,明代內府朱絲欄寫本《永樂琴書集成》等,多是目前考察所及,舉世僅存的孤本,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與學術研究價值。
《四庫全書》的鈔寫、裝潢,皆由堪稱有清一代國家出版中心的武英殿專責籌辦。故宮藏書另一特色,便是官方主持編撰,再交付武英殿校勘、刻印、裝潢、呈覽的各類殿本圖書。在清廷推展文化政策的藍圖中,殿本圖書優雅而精密地演繹著傳揚帝國宏業,宣示君主意志,鞏固統治權威,延續學術思想,形塑繁盛榮景的不同角色和任務。
《欽定授時通考》福建圖說
由武英殿刊刻印造的書籍,不僅內容豐贍,校勘精審,所選用的字體、紙墨、裝幀更多所講究,顯得格外富麗典雅。
製作書籍所運用的工藝技術亦臻乎極致,例如乾隆48年(1783)時覆刻的內府典藏元版五經,其雕版刻工刀法力求影摹傳真的印刷效果,亦步亦趨地保留岳珂(1183-1243)荊谿家塾校刻群經的儒雅風采。康熙、乾隆時期出版的《古文淵鑑》、《御選唐宋文醇》、《御選唐宋詩醇》、《勸善金科》等書,發揮了多色套印的精湛技藝,令書頁仿若紙上煙花,展卷盡收悅目怡情之效;更結合了宮廷畫師精湛技法,甚至引進西方新穎觀念、媒材,創作出各種搭配書籍內容的木版或銅版版畫精品,為皇家出版品增添細膩而生動的美感趣味。
除此之外,雍正6年(1728)竣工的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》及乾隆朝陸續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叢書,則是分別採用銅活字與木活字印製而成的大部頭類書、叢書,顯現統治者透過大型圖書編輯出版反映其文教關懷的格局和企圖心。
武英殿
1926年,北洋政府撥交楊守敬觀海堂藏書,由故宮博物院保存,為院藏善本舊籍注入豐富多樣的學術內涵與版本特色。
楊守敬(1839-1915)自幼刻苦好學,同治元年(1862)中舉後,卻屢試不第。楊氏潛心研究金石史地之學,地理一門尤於當代稱冠;亦擅長書法,篆、隸、草、行、楷諸體俱佳,赴日期間風靡東瀛書壇,獲譽為「近代日本書道之祖」。
光緒6年(1880)起,楊氏先後隨駐日公使何如璋(1838-1891)、黎庶昌(1837-1896)出使日本,多方蒐訪珍稀圖籍,不僅有自中國東傳之宋元秘籍善本、清代中後期官私出版品,也包含日本、朝鮮刊印的古籍與珍貴鈔本、日本學者的漢醫論著稿本等,內容多元。光緒10年(1884),楊氏差畢歸國,所訪求之圖書亦盡數攜回。其後,楊氏先在湖北黃州闢築「鄰蘇園」,庋藏群書,取其比鄰東坡先生(1037-1101)所遊黃岡赤壁之意,後又移入武昌菊灣「觀海堂」新樓。
武昌起義後,楊氏避走上海,湖北都督黎元洪(1864-1928)曾發出告示,保護觀海堂藏書。1915年,楊氏去世後,觀海堂藏書由政府收購,其中一部分撥交松坡圖書館,現歸中國國家圖書館,另有十之五六貯置集靈囿,後撥交故宮保存,繼又隨文物南遷來到臺灣,在本院承守清宮舊藏的善本圖書中獨具異彩。
清代藏書家 楊守敬(1839-1915)
CANS藝術新聞:除了集清宮舊藏文物之精粹,台北故宮自1971年起接受善本古籍捐贈,請為我們介紹幾個重要收藏來源。
圖書文獻處:
本院接受各界捐贈之善本舊籍多達近3,000部、40,000冊,其中,最值得稱述者包括:
徐廷瑤將軍捐贈明清舊刻(1971)
徐廷瑤將軍戎馬之餘,最喜藏書,抗戰勘亂時,精擇圖書輾轉攜運來台,後於1971年悉數捐贈國家,共231部、2,406冊。這批書籍多為明清刊本,間有民初佳刻,例如1926年由張宗昌皕忍堂所摹刻的唐《開成石經》。
沈仲濤先生捐贈「研易樓」善本(1980)
沈仲濤先生酷嗜讀書藏書,經商有成後,不惜投入鉅資購藏善本;又喜讀「易」,故闢「研易樓」珍貯購藏圖籍。1980年冬,先生決定將所有研易樓善本捐贈國家典藏。這批贈書有90種、1,000餘冊,逾半數為宋、元善本,學術與文物價值甚高;其中,宋刊《詩本義》、宋淳熙原刻《晦庵先生文集》等,屬僅存孤本。
國防部移贈明清刊本與方志圖書(1983)
1983年5月,國防部史政局將所藏善本舊籍移贈本院。部分為明清刊經史子集各類圖書,共118種、8,126冊;另有大量方志圖書,涵蓋華北,旁及西北、塞外等地,其中不乏珍稀罕見的志書,例如明萬曆40年(1612)張紹魁纂修之《居庸關志》、清康熙15年(1676)楊煌纂修之《清豐縣志》等。
香港中山圖書館捐贈清刊舊籍(2009)
香港中山圖書館係由香港中國文化協會於1968年成立之永久性學術文化機構。2009年,該館將近1,000部、12,000餘冊舊籍珍本正式贈予本院典藏。這批贈書最大的特色,在於保有豐富的清代中後期各地書坊、書局、書院和私人所刊刻的書籍,豐富本院圖書典藏內容。
《唐土名勝圖會》皇太后皇后朝會行粧之圖
CANS藝術新聞:近幾年來古籍拍賣勢頭強勁,從2012年北京匡時的「過雲樓藏古籍善本拍賣」,再到2018年中國嘉德的「安思遠舊藏碑帖拍賣」,以及在香港蘇富比拍出最貴古籍的〈明宣德御製磁青紙本泥金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十卷〉(2.3億港元成交),請問您怎麼看這樣的市場表現與藏家價值認同?
圖書文獻處:
這幾年受人矚目的高價古籍拍賣交易,多是包括佛典在內的漢文古籍,買家幾乎是大陸藏家,這也符合近年大陸藏家積極購買各類骨董文物的趨勢。相較於其他性質的文物,古籍類較少受人關注,高價類別少見,近年也恰好因為一些早先藏家所珍藏的珍本文獻出現於市場(多因藏家過世而出售藏品),因此方見幾宗著名案例。未來除非仍有類似等級之珍稀善本出現,此等高價案例應非常見。
御製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十卷 磁青紙本 泥金
宣德
S 蘇富比 2018/04/03 Lot 101
二百二十六之二百三十卷函套 16.5 x 16.2 x 42 cm
HKD 238,807,500
安思遠藏善本碑帖十一種
不詳
GD 中國嘉德 2018/11/20 Lot 1801 尺寸不一
RMB 192,625,000
《CANS藝術新聞》
2019 / 10 No.261
近期報導
今日藝術書推薦
花間
微信製作、推送、咨詢服務
請洽罐子小秘書